武漢作家池莉感慨北方采暖 看16攝氏度下的悲情城市
“我發誓,在我二十歲的人生經歷里,我是第一次確鑿地聽人說北方的冬天不冷,在房間里可以只穿毛衣。我不相信天下有這么好的事情。”這是武漢本土作家池莉在她的紀實作品《致無盡歲月》中的描述,因為在她看來這在武漢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 16攝氏度下的悲情城市——武漢 池莉的這段“發誓”,指的就是北方人最常見的集中供暖方式,通過熱水在管道中循環,提升室內的溫度。事實上不僅池莉,在那個年代,絕大多數的武漢人不知暖氣為何物,就像我們若干年前不知道可以通過空調降溫一般。這是一個時代的進步,也是一個中部城市追尋采暖之路的苦情與悲涼。 武漢采暖坎坷之路跟自身的地理環境是分不開的,武漢綜合了南北溫度的極端,夏天是一個火爐,冬天又是一個冰窖。武漢成了一個16攝氏度下的悲情城市,16攝氏度,是人體對氣溫感知的一個界限,低于此線,人即沒有舒適感。但武漢冬天氣溫長期在此以下,武漢人大多就是這么熬過來的,這個冬天又將這個問題推向了極致。
那個時代的渴望取暖的武漢市民
池莉這樣描述那時候武漢的取暖方式:“寒夜里,奶奶會把那只把手上雕了花飾的紫銅烘爐塞進被窩。后來,媽媽從上海買回來了熱水袋。下了農村之后,鄉下的貓狗可以暖腳。每年的仲春時節,用生姜水泡洗凍瘡的項目是我生活的必然內容之一,在暖融融金燦燦的陽光下伸出凍傷的手、腳和臉,鼻子充滿了太陽的香氣。”這絕不僅僅只是池莉個人的感受,是大多數武漢人在過去的年代中的關于寒冷冬天的記憶片段。 小駿了解到,武漢現在尚無統一的供暖管理機構,大多是以小區、機關為單位在小范圍內供暖。集中供暖,離大多數武漢人還有很長一段距離,或者說是一個期盼了多年的夢。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電地暖走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,現今武漢市民可以享受著多種采暖方式,目前除集中供暖、空調外,還有電暖,水暖,暖氣片等等。這些采暖設備已經陸續進入武漢普通市民的家里。作為一個普通的家庭用戶,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實用性。下面小駿就介紹一種普通家庭采暖方式——電地暖。 電地暖是將外表面允許工作溫度上限為65℃的發熱電纜埋設在地板中,以發熱電纜為熱源加熱地板,以溫控器控制室溫或地板溫度,實現地面輻射供暖的供暖方式。溫度由下而上,符合人體需求,安裝電地暖之后就像北方一樣可以單衣席地,自由行走。安裝電地暖后舒適家居圖
40平米以下建議使用電地暖——由于電暖的耗電量較大,大面積使用電費上的開銷就會比較大,如果小范圍的開啟就會節約使用費用,所以電地暖適合小家庭使用,駿逸舒適家推薦丹佛斯電地暖,采用雙導發熱,可以將電能最大限度的利用。電地暖除了能耗較低、安全舒適外還有很多優點,具體請看:電地暖的十大優勢 隨著武漢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,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采暖方式進入普通的家庭,那時候我們可以自豪的告訴池莉女士,您的夢想在這個時代,在我們武漢普通家庭中實現了。?相關新聞
丹佛斯電地暖告訴你為何南方不供暖
丹佛斯電地暖筑造武漢“熱炕”
武漢深冬如何度過 電地暖給你深深暖意
免責聲明:駿逸舒適家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權利人發現存在誤傳其作品情形,請及時與本站聯系。
評論(共0條)
最新評論